提到高雄,你腦海中會浮現哪些畫面呢?跟著本次「MAKE PRO創造之城-高雄」的的兩位「廠長」:林唯哲與游麲(ㄒㄧㄢˋ) ,一起看見正港高雄!

炙熱的南台灣太陽,港口貨輪與工廠,應該是許多人對高雄的城市印象,身為高雄人的選選研設計總監暨創辦人林唯哲也不例外。直到參與2022年台灣設計展-產業館計畫,才有機會在戴著工程帽的大哥們帶領下,走進一間間工廠,認識「正港」的高雄。

台灣設計展_1

本次「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的策展人林唯哲。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攝影/伯樂影像

「其實許多的工廠、產業,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很多的成品,就在我們的周遭,只是我們不曉得。生活中的多數物品幾乎都來自高雄製造,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在一開始,負責內容統籌的唯哲,和負責空間規劃 Atelier SUPERB 極製設計所的游麲就有共識,要如實呈現高雄產業的面貌。


騎著摩托車,穿過田野、罕見人煙的車道,隨著砂石車、拖板車呼嘯而過掀起的陣陣塵土,在小港、旗津、林園間四處拜訪工廠。如山丘般綿延的廢鐵礦、巨大無比的機械、機器運作時的炙熱高溫,彷彿電影中史詩般的場景,讓唯哲震撼不已。

工廠裡的正港高雄精神

也因此,唯哲、游麲決定捨去過去以設計、創意為重的呈現方式,設想如何呈現高雄產業扎扎實實的一面。「這次探訪過程,人也是讓我感觸很深的一部分。這些傳產的工作人員,樸實、低調、害羞的第一印象下,其實藏著熱情、海派的性格。就如同他們從事的產業,不太需要行銷、跟大眾溝通,就是一直默默的做事,也不太會介紹自己。但你有求時,他們都很願意提供協助,只要找到一個人,人脈網絡一串連就可以找到各種資源」。唯哲解釋,這些工廠不只規模龐大,也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養著大量的高雄人。

「綜觀高雄工廠就像一間大型五金行,從最重的、到最輕的產品都可在這找到。」與各行業經營者深入對談後,唯哲決定把高雄以虛擬成一個企業品牌,將參與展出的20多家廠商依照屬性,分成一間公司裡的生產部、商品部、研發部以及企業文化部。在展場規劃上,建築背景出身的游麲,打破過往展覽分區規劃的方式,以地景的概念來呈現。「實地拜訪高雄工廠,那些礦山、機具的驚人尺度,不是一般人可輕易看到,也是這次展覽我想讓大家感受的。」游麲說明。

台灣設計展_3

「透明工廠-生產部」展區展示製造的原點,也是所有物品被製造的第一階段。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攝影/伯樂影像


台灣設計展_4

「設計加值所-商品部」展區展示設計導入製造的成果。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攝影/伯樂影像

台灣設計展_5

「設計加值所 - 商品部」以實際商品展現設計創新或是改良商品後的成果。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攝影/伯樂影像

再現屬於高雄的尺度

「事實上,這個展覽也只有在高雄才辦得起來。因為原料、機械、運載設備都在高雄呀!」游麲笑著補充,為了這次展覽,他們特別協調企業運來上百噸的鐵片與鐵屑。走進展場,如山巒層層疊疊的礦砂,堆疊出展場空間的層次。游麲也將一座座展檯轉向,以45度角相對,強化視覺的透視感。而在內容輸出設計,則結合名片、工廠日誌形式,讓參展民眾更有臨「廠」感。

「高雄廠商有八九成都是做外銷,產品一做好就送到港口,出貨量非常龐大,每一條生產線,與世界的連結是非常緊密的。這些Maker跟世界的距離,唯有深入了解才能體會。」唯哲回憶起曾參訪過的工廠和人,每一幕都讓他感觸良多。回看2022台灣設計展的目標「站在高雄,匯聚台灣設計力,展望世界」,在我們談論創造力時,許多的動力、根基,其實就在這裡。

台灣設計展_9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2 台灣設計展在高雄|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
展覽期間|2022/10/07-10/23
開放時間|11:00-20:00(週五、六、日及國定假日延長至22:00)
展覽地點|設計中島 棧7庫(A2)
更多參觀資訊,請至2022台灣設計展在高雄官網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採訪・撰文/謝繕聯

最新消息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