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俗稱鹽一市場),擁有70多年歷史,而在2022年,這座老市場經過改造後,有了新生命,不論是鹽一市場的屋頂被「打開」,讓自然光能灑落其中;原本的舊木料蛻變為具藝術感的燈具;打造全新Logo與指標系統設計,或是新增多功能共域空間等,使其再現過往風華。
擁有超過一甲子歷史的高雄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經過改造後,翻轉先前的昏暗印象。(攝影:顏歸真)
修繕過程採取「半半施工」,分期進行南北兩段工程,確保攤商能維持正常營業。(攝影:顏歸真)
高雄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華麗轉身
建於1949年的鹽一市場,比鄰高雄過去熱鬧的「大溝頂」,為鹽埕區常民生活場域,而隨著時空演進、消費型態的改變,市場逐漸沒落,加上經歷不同時期的修整,原有的木構造屋頂被遮蔽,使其成為人們印象中昏暗且潮濕的傳統市場。而此次修繕從整體環境改善的角度出發,並由浩建築師事務所及一起設計執行空間改造、瓦豆WEDO Lighting打造燈光設計、Path & Landforms操刀識別設計與指標系統。
鹽一市場改造前,燈光昏暗。(攝影:一起設計)
鹽一市場內有多項燈具構成整體照明系統,建構兼顧日夜需求的照明美學。(攝影:顏歸真)
打開天花板、引入自然光與通風
踏入其中,能明顯感受到變化,團隊透過打開天花板、重現經典「山形屋木構屋頂」,以及增設天窗,引入天光與通風,改善過往市場的昏暗情況,同時盡可能保留原始桁架與樑柱,讓原建築師的細膩工法完整地還原呈現;建築立面上凌亂的電線改被收納在不鏽鋼板燈槽中,看來較為整齊,也點亮了市場的入口;屋架抽換的廢木料則成了具設計感的燈具,重新打亮傳統木構造的屋樑。
鹽一市場改造前,入口招牌老舊不明顯。(攝影:一起設計)
鹽一市場全新識別設計(Logo)以現代俐落的形式呼應鄰山的環境印象,同時象徵木構造大屋頂。(攝影:顏歸真)
多功能共域空間創造互動交流
特別的是,此次新規劃的「共域空間」,為密集攤位中所刻意保留的空白區域,搭配可移動家具與裝潢,除能讓民眾用餐、休憩交流,也可舉辦各式活動。而映入眼簾的入口招牌以減法設計為重點,簡潔的文字設計讓人一目暸然;識別設計上,則融入了歷史與環境元素,以現代俐落的形式呼應鄰山的環境印象,同時象徵木構造大屋頂,之後也將陸續把全新的指標系統設計應用在市場內,期盼帶給攤販與遊客市場新美學。
共域空間的設計以市場常見的白磚、花磚及木材為靈感,特別打造專屬燈具、可移動的家具與空間裝潢,新增「光牆區域」供資訊露出及展示宣傳品。(攝影:顏歸真)
在叁捌地方生活與青年攤商、地方團體、自治組織的多年努力下,成功吸引多元類型的青年攤商進駐鹽一市場。(攝影:林科呈)
在叁捌地方生活與青年攤商、地方團體、自治組織的多年努力下,成功吸引多元類型的青年攤商進駐鹽一市場。(攝影:林科呈)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