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不斷閃爍流動,靜態圖騰與動態投影交疊在船身,外觀是高雄城市地圖,而多媒體資訊映照船體,展現高雄流動城市意象——2022台灣設計展「未來巡航」展區將停泊在設計中島6號碼頭的渡輪「旗福2號」改造為「未來號」,既是海洋智慧觀光的載體,也讓船上的人們在虛實交錯中穿梭港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航道。
啟航實體與數位交錯的航道
由「日目視覺藝術」、「彡苗空間實驗」、「文化銀行」共同爬梳歷史、改造船體策展,串聯高雄港不同時空維度,「未來巡航」以高雄航運及港灣城市發展為主軸,述說大港今昔。當我們登上未來號後,數位化的體驗將引領人們的感官,像是那彷彿小怪獸般的「未來生物」,內部五金結構象徵拆船歷史的過去、外部透明皮層則代表未來。「我希望藉由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向高雄的製造業致敬,同時也演繹新時代下的製造業,不再是實體物件,而是虛擬產業鍊在高雄誕生。」日目視覺藝術的陳普如此說道。
這樣的概念也同樣表現在海事零件道具「六分儀」上,策展團隊在「掌握未來」區巧妙地以「六分儀」展示數位化轉變觀看跟航行方式。隨後搭配「未來願景」區的3幅螢幕,播放著述說高雄港今昔的影片,透過設計結合科技,連接高雄港亞洲新灣區與智慧觀光的願景。
接著,當我們穿梭步道進入「體驗未來」區,展覽以3D列印再現高雄港10艘船隻,船身以數位3D建模,與一旁的未來號模型相映成趣。陳普指出,這樣的設計除了開展高雄港的時空演繹,更能夠親身感受到未來號跟其他貨輪相比之下的渺小感。此時,一掃旁邊的QRcode,更能連結到可翻轉的3D模型,讓人們在虛擬空間中進一步想像高雄。在此之外,人們在一樓展區也可實際操作電控俥鐘、手搖警報器、探照燈、羅經台、航空母艦望眼鏡等古董航海工具,同時感受具有歷史的航海元素與即將登場的未來技術,暗喻著所有的未來,其實都立基於悠遠的過去。
駛入時空潮流的科技高雄
身體感知跟著空間移動,新技術運用的驚喜也在二樓持續鋪展。走上二樓,只見歷代高雄地圖投射在3D列印的透明城市,「轉舵未來」區不僅讓人們看見高雄港的百年流轉,也投射出2040年高雄港的未來展望,互動光桌、透明螢幕的科技互動,持續呼應著老古董與新科技的交互輝映,不同媒介的虛實交會、各式各樣流動的載體城市,象徵未來高雄的無限可能性。
展區旋轉螢幕蒐集來自高雄年輕人對高雄期待的Hashtag,Hashtag作為世界認識高雄的標籤,配合多層次動畫不斷演繹變化出高雄語彙,正是「未來號」的心臟動能,也掀開高雄過去以港口和貨物連結世界;未來藉由想像的字詞、虛擬經濟,將高雄推向至全世界的航海圖。
最後,「觀看未來」區則進一步提供抵達未來巡航的體驗。在此,策展團隊與工研院電光所合作,利用透明螢幕讓人們得以觀看航巡中不同建築物的資訊、AIS船隻資訊導覽、環境因子顯示等,而「未來生物」也不時貫穿其中,作為智慧導航觀光系統的趣味互動。而我們乘坐在資訊載體中、身處在虛擬與實體展演的船隻上,過去歷歷在目、未來也觸目可及、現在的我們則馳騁在時空浪潮中,航向未來之港。
文字_邱筠 編輯_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