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身上的手機、眼鏡、衣服,可能都是『高雄製造』嗎?」一走進駁二棧柒倉庫,選選研主理人林唯哲率先提問。


這樣的提問,其實與「MAKE PRO 創造之城」展區息息相關。原來,林唯哲與「極製設計所」主理人游麲以港都製造歷史為題,操刀2022台灣設計展「MAKE PRO創造之城」展區。為了深入了解高雄製造的主題,林唯哲走訪多家高雄品牌,了解到輕重工業、科技、民生等各領域物品多來自高雄製造。在此觀察下,他與游麲決定將多家企業組合成一座有著「生產部」、「商品部」、「研發部」、「企業文化部」的虛擬高雄工廠,在棧柒倉庫中勾勒高雄製造業低調樸實,卻充滿創造力的精神。




工業原料堆積成山 讓人看見日常中的不凡


為呼應策展主軸,在空間規畫上,林唯哲與游麲將上百噸鐵屑搬運到棧柒倉庫,以材料地景呈現在地工廠的空間尺度、材料、重量感,甚至鐵屑味,創造特殊的工業景象,希望民眾體驗工廠日常中的不凡。「我希望如實展現高雄務實、踏實、真實的產業氛圍。」林唯哲這麼說道。


也因此,當我們走在展間中,只見巨型山頭連亙,空間內不間斷的工廠機械敲擊聲響,穿越一座又一座鐵塊山、金屬山、鐵屑山⋯⋯。棧柒倉庫內由工業原料堆疊的山頭形塑出台灣「百岳」的宏偉,堆疊成山的材料令人感受從無到有的產製過程,工廠大尺度製造的光景匯聚高雄產業的樸實與量能,以及腳踏實地的精神,象徵台灣的製造不斷致力登峰造極。



而當我們走入「MAKE PRO創造之城」的「生產部:透明工廠」,一部部企業影片帶我們看見港都Maker的創造場景;一堆堆常出現於廠房中,卻在日常中極為少見的原料,則讓人們了解這些原料如何製造出意想不到的民生產品。不只如此,高雄港內中信造船的船隻模型也停放此區,盡顯高雄造船技術制霸實力。



品牌進化不歇 彰顯大港的創造精神


接著,當我們拾步走進「商品部:設計加值所」,則可見策展人在此間述說著面膜品牌「提提研」、「祥業工業」等品牌兼顧設計與商業價值的案例,讓人們看見港都的製造品牌如何在量產時導入設計,提升品牌效益——前者的全白透明工廠,讓民眾理解企業如何在設計創新與淨水設備的究極裡,成就美的殿堂,更以工廠鐵屑與展覽聯名合作面膜,跨域形塑創意;後者不僅穩固一條龍的椅具生產線,導入設計後更屢獲設計大獎,誕生一張張美觀又耐用的「第一把交椅」。



而在「企業文化:雄式辦桌」展區,策展人在此傳遞的則是「物」隱含的情感連結。像是「舊振南」製餅模具延續社會送餅禮俗、乘載社會情感與儀式意義;「珍福魷魚絲」的「陶網」讓觀展者得以想像魷魚到工廠經歷21天的製造過程;「禪那人文空間」的陶藝品更將「高雄的美來自日常器物」的美學理念傳遞給民眾。



行至展場盡頭,一座理當在鄉間農田的溫室球體作為「研發部:未來實驗室」的展台,則彰顯了高雄製造業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原來,高雄電熱控制器業者「台灣傑羅司邦」夥伴在退休之際,仍昂揚著創造慾望,轉戰農業相關設備研發,讓人看見高雄製造業如何不斷進化;陳置溫室上的玻璃瓶則是「三凡生技」歷經22年開發的胜肽序列藥品,即將推廣至世界;「李爾航太」未發表的無人機也旋飛展間,引人一探為農業帶來的革新。而從生產部、商品部、企業文化部到研發部,在這座以高雄為名的虛擬大工廠裡,觀眾們看見的不只是原料與技術,更是從製造生產,感受到高雄產業如何不斷突破自我,讓這座創造之城不只是創造物品,也創造出新的可能性。




文字_邱筠 編輯_郭慧


最新消息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