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雄品牌你會想到什麼?擁有經典大紅招牌的「正忠排骨飯」、老字號伴手禮「舊振南餅店」,又或是清涼有勁的「榮泉彈珠汽水」?有許多在高雄發生、製造、販售的物品,都不斷地在你我生活中出現。


這些物品有的已走過悠悠歲月,有的正以新姿態挑戰世界,在2022台灣設計展中,同心圓設計·影像策展人張伊增從選品店概念出發,將11個在地品牌兜在一塊,推出《高雄產生》展覽,邀請大家在這個秋天一起感受港都的品牌魅力。



看見港都的柔軟內在,用生活感行銷在地品牌

張伊增提及,高雄產業給人的印象不脫重工業、港口貨運等略顯「剛硬」的關鍵字,於是他想告訴大家:「高雄也有『很軟』的一面,我們想以生活化的方式來表達這些產業。」也因為如此,《高雄產生》不僅僅是展區,也是選品店,更代表著高雄產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精神。


為了賦予這間選品店更濃厚的港都生活風格,張伊增與團隊先從視覺下手,為《高雄產生》設計一系列具流動感與金屬光澤的主視覺,「這樣的發想主要來自海港環境;同時,我們也轉化重工業的印象,使得波浪線條帶有光澤,讓人訝異金屬也能如此柔軟。」而在定調視覺後,展場該如何呈現選品店精髓更是關鍵,張伊增提到,棧柒庫可以直接透視到海港,於是利用中島設計,把品牌集中在一起,讓觀眾邊逛邊感受品牌與海洋的連結,頗有南島愜意氣息。



除了空間令人驚喜,展場內的文字也富饒趣味,不用千篇一律的品牌文案,而是以口語化的對話與問答,勾起參觀者好奇心。例如「麥假啦!最好是沒聽過,不要裝年輕喔!」是高雄古早味品牌的標語;「你家的門鎖是加安牌嗎?」則呈現在地隱形冠軍的霸氣。張伊增補充,「我們還把解說牌做得像Menu,讓參觀者來到中島區就像來到Bar一樣!」


左上與右上圖:攝影師-林科呈



無氏製作操刀,推波便當霸主的全新躍進

回憶起接下展覽之初,便是希望透過設計跟美學,將高雄原有的產業再度擦亮招牌,「它們有些面臨二代接班、有些正在思考轉型,如何讓人們再次看到這些品牌,便是我們的任務。」張伊增如是說。因此在《高雄產生》的展間中,團隊也放入在地品牌的成功改造案例,讓舊雨新知都能有所共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在地品牌改造,非「正忠排骨飯」莫屬。由「無氏製作」操刀的品牌識別,保留原有的醒目大紅色,並加強標準字印象,以能夠直接聯想到「排骨」樣貌的形象出發,賦予便當充滿飽足感的氣勢。此外,全新設計的「排骨君GOODBOY」形象更深受大家喜愛,讓便當一推出便被熱烈搶購。對於品牌的肯定及民眾的熱情,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Pili Wu)表示,「我們認為改造便當不一定要用時下流行的風格,畢竟品牌本身便當霸主的印象就很強烈,我們只是更加強調它的霸氣感。」


正忠排骨飯則表示,無氏製作」替品牌操刀新識別的消息一出,便有許多顧客詢問何時才能購買以新包裝盛裝的正忠排骨便當。「由於部分門市仍在使用舊包裝,待舊款便當盒用完後才會改用新識別,也因此那些門市店員便常常接到顧客詢問。從這些反應,我們可以感受到許多人對於新包裝的期待感。」



為了讓民眾一同感受「正忠排骨飯」的全新樣貌,品牌也特別在本次《高雄產生》展間,投注經費打造全新的攤車,只為在現場炸出熱呼呼的「潮排」,期盼以味覺來溝通品牌的全新印象。Pili補充,最初會提出「潮排」的概念,其實來自於可以邊走邊吃的雞排攤,「雖然店裡可以單點排骨,但我們希望把它當成一項正式產品,不僅可以單點,還可以搭配飲料,成為品牌未來的新特色。」


透過「正忠排骨飯」的改造案例,深刻感受到在地品牌不斷地進化,張伊增以歷史角度分析表示,「其實高雄在商業化的過程,就一直有不同時代的台灣設計師,在各個產業投入自己的觀點,才能造就高雄產業的繁盛;而現在,我們則是要透過展覽,幫助品牌述說新亮點,進而再次與人們的生活產生緊密連結。」




文字_黃映嘉 編輯_郭慧

最新消息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