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設計展將於10月7日在高雄盛大登場,以昔日「經濟中島」蓬萊商港區為主展場,透過10大主題展區構築「設計中島」。其中座落於棧7倉庫、由「REnato lab」營運長歐陽藹寧、「MisoSoupDesign米索空間設計」總監詹明旎共同策展的《未來轉變中 We Transforming》,將帶領觀眾開啟一場永續之旅。


永續這條路上,每個「個人」都將成為相關的「我們」

「永續可能是這個時代下,每個人在認知上落差最大的議題。」歐陽藹寧笑道,永續的意義小至使用環保杯、隨手關燈;大到國際企業ESG經營規畫、循環經濟、科學減碳等,指涉範圍極為廣泛。也因為這樣,團隊在展覽策畫之初的確苦思良久,最後才決定以《未來轉變中 We Transforming》為展題切入,除了象徵在永續路上,每個人都是互相關聯的「我們」(We),也希望透過實際案例,讓走進展覽的大家,發覺原來我們熟悉的日常事物,正一步步地在轉變當中。



決定以《未來轉變中 We Transforming》為切入點後,團隊進一步透將內容區分為食物、產品生命週期思考、新型態商業模式、紡織、建築、交通與永續生活等7大主題,並融入政府公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目標」、產業趨勢與22個實際案例相互對照。「22個案例中有6個是高雄在地案例,像是『南方修理聯盟』修理物品也修復環境;而中山大學USR計畫『城市是一座共事館』每年定期舉辦『循環綠活節』,不但啟發年輕世代,更能看見正儲備的永續能量。」歐陽藹寧補充道。



走進展覽最終區,回答自己的永續選擇題

然而,乍聽之下相當硬核(hardcore)的內容,該如何轉換為易於消化的展覽體驗?關於這一點,則有賴「MisoSoupDesign米索空間設計」的設計經驗。在總監詹明旎操刀下,當觀眾從入口處走進時,一抬眼便能看見主視覺闡述著理念「和世界分享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洋,台灣也和世界同步邁向永續未來」,開宗明義地為展覽破題;接著,當觀眾拾步走進館內,更宛如走進深邃幽靜的海底隧道。



詹明旎表示,彷彿走進深海裡的體驗,乍聽詩意,卻也不免令人聯想到堆積在深海處的萬噸垃圾,「你會發現,色彩從一開始的灰黑調,會慢慢漸進到越來越淡的淺藍色,就像是經過這趟展覽旅程後,每個人似乎能找尋到光亮,得到一些啟發。」


另一方面,在展覽動線規畫上,詹明旎也融入巧思,像是以被噴滿白漆的廢棄物件,暗示過去線性經濟的發展史;接著前進,當觀眾因標語「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而心頭一震後,隨即將進入循環路線主題展區,看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轉型案例;接著,由「黑川互動」製作的科技裝置藝術則在燈光、聲音展演的同時,向每位觀展者提出探問——是要走回頭路,還是邁入永續未來呢?「最終區的二選一,看似有選擇,實則沒有。如果可以,希望大家可以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歐陽藹寧說道。


在永續的展覽裡,具現展覽的循環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策畫這場以永續為主軸的展覽時,歐陽藹寧、詹明旎也希望展場搭建過程中盡可能減少浪費。「我們在這次展覽特別使用模組化設計,包括租賃的展架、燈光,再加上海廢布、印刷電路板再生塑木等素材,既符合永續主題,也讓人看見循環設計的意義。」詹明旎如此說道。



歐陽藹寧也期盼,「我們希望讓這次展覽能成為一個示範,藉著台灣設計展的號召力,讓前來觀展的大眾、設計師、企業重新思索,看見永續更多可能性,因為這條路要一起走,才可以走得更遠。」當離開展場時的終點,也是開啟另一段永續旅程的起點,如此循環著。至於你的永續循環之旅將如何開展?10月7日登場的《未來轉變中 We Transforming》,或許不失為一個美好的起點!



`文字_Ian L 編輯_郭慧



最新消息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