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博會在高雄,而為了呼應1931年「高雄港勢展覽會」,港區6大歷史場域特別選在此時重啟。其中,「雄鎮北門」歷經六年修復工程,復原後的軍事建築結構、復刻再現的「阿姆斯壯大礮」,以及歷史主題展覽《風雲變色打狗港-1895年乙未戰役》,引領人們回望港都百年歷史;不僅如此,雄鎮北門獨特的地理位置,更是欣賞西子灣夕景的最佳地點。

>> 2022臺灣文博會系列報導總整理


296735015_10162147432139937_5155578019470080788_n

A20220627203907078高雄古蹟「雄鎮北門」修復後正式開放



雄鎮北門為何而建?

1875年,清領政府為軍事需求,在臨港扼要處的珊瑚礁岩上,打造周長約576公尺的「雄鎮北門」,其為融入中式城門風格的歐式礮台,細節包含2尊氣勢磅礡的「阿姆斯壯礮」、供守城者掩蔽的「雉牒」、可由內看見外部情況的「窺孔」,以及半地下化的兵房與火藥庫。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高雄旗津「旗後礮臺」的鎮北門戶,因此其門額題字「雄鎮北門」與旗後的「威振天南」遙相呼應。


297075905_10162147328429937_378116878549865068_n營門門額題字「雄鎮北門」與旗後礮臺的「威振天南」遙相呼應



不只是礮臺,還曾是海水浴場?

進入日據、戰後時期,雄鎮北門因不具有軍事價值,曾轉為港務信號臺、港務局員工宿舍使用,還曾是鐵道部職員休閒場所「打狗鐵道俱樂部」,當時營區內甚至設有海水浴場,而如此景況持續到1985年,直至雄鎮北門正式成為指定古蹟。


277096903_10161845903109937_2415608030888505716_n「雄鎮北門」歷史照片



儘管名列市定古蹟,百年來雄鎮北門用途繁雜,古蹟輪廓早已隱沒於私人占用建物、廢棄宿舍間,直至2013年高雄市文化局以「廓清」為目標展開修復,才逐漸呈現現今樣貌。


296436964_10162147432439937_5581528347366995724_n修復後的「雄鎮北門」



從珊瑚礁天然屏障,看古時建造智慧

雄鎮北門形制雖小,但其亮點在於因地制宜的施工技術、就地取材的智慧,因此修復工程著重以下兩點,一是呈現營區利用珊瑚礁小丘作為天然屏障的特質,且特意不對挖掘出的硓石步道、營牆遺跡加工雕飾,任其自然裸露、嶄露本質;再來,強調復原南北兵房重要結構「密勒樑」及「三合土頂版構造」,盡可能如實重現清代兵房的空間氛圍。


296863540_10162147324259937_1319270708012458372_n復刻版「阿姆斯壯大礮」



走訪雄鎮北門不能錯過的4個亮點

01. 復刻版「阿姆斯壯大礮」:看雄鎮北門曾肩負的護城使命

02. 南北兵房《風雲變色打狗港-1895年乙未戰役》歷史主題展覽:回望雄鎮北門唯一經歷的一場戰役

03. 南北兵房「巨型3D錯視圖」:由高雄在地藝術工作者圖龍繪製,營造敵軍即將壓境的戰事氛圍

04. 高雄海景第一排:雄鎮北門地理位置特殊,是觀賞西子灣夕景的最佳地點


06整體園區


296887912_10162147325014937_7779658367359523994_n南北兵房巨型3D錯視圖



風雲變色打狗港-1895年乙未戰役

展覽日期|2022年8月3日~10月23日

南北兵房開放時間|10:00~17:00

戶外夜間照明時間|19:00~21:00

備註|8月3日~10月23日期間無休館,此展期結束後固定每週一休館


最新消息 返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