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1 — 10.30
駁二藝術家進駐計畫—主題駐村:【駐村x設計】
駁二藝術家進駐計畫
主題駐村:【駐村x設計】
![]()
►展覽介紹:
駁二藝術家進駐計畫與2022台灣設計展聯合發起的嶄新計畫「駐村 x 設計」,邀請來自各國在不同領域具有亮眼成績的國際設計師進駐於大義倉庫藝術家工作室,將展開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及展演。本次進駐主題為「疫情過後的距離設計」,探究疫情如何改變人際距離與其中所帶來的省思,以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Hall在《隱藏的維度》(The Hidden Dimension) 一書中,談及四種類型的人際距離區,又以時間化作三個分水嶺,藉此來區別:疫前、疫中和疫後。
隨疫情爆發,加速了虛擬科技取代實體接觸的互動方式;當疫情趨緩,距離又再次重新建構,我們不禁思考人際間的距離將會演變成何種樣貌?透過這次的計畫,設計師將透過設計與創作回應新型態的人際關係交流。
►展覽時間:
週一到週四 10:00-18:00週五至週日及國定假日 10:00-20:00
►參展藝術家:
Joseph Tasnadi (HU)

Joseph Tasnadi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居住和工作,現為莫霍利-納吉藝術設計大學媒體設計學系教授。他原為一名建築師和平面藝術家,研讀建築學和美術,後來成為畫家。其著迷於時間描述、抽象概念、無形之物及潛在物體的形態,發掘矛盾與視覺的關係,隨後,他專注於創作裝置藝術和以烏托邦為題的藝術作品,更將興趣擴展至數字圖像處理、軟體藝術、現代戲劇和舞蹈表演的視訊投影舞台設計領域。目前,其創作重點轉為多媒體裝置及藝術介入。
個人網站:
https://josephtasnadi.hu/
Christopher Kelsall (FR)
Christopher Kelsall在法國巴黎居住和工作。身為一個藝術家,其將自身看做一位印刷師,因比起原創及獨特性,他更加的專注在週而復始且不斷重複的概念,如資訊科技及網路。他視複製品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資訊的累積,會隨時間游移層層堆疊;有些則被深埋靜待後人發掘。其認為在這循環過程裡自身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而3D列印這樣的繪製手法則使這種現象化為實體。
個人網站:
https://christopherkelsall.tumblr.com/
Jorge Durán (EC)
Jorge Durán為來自厄瓜多的建築師兼設計師。其深信建築及設計能成為驅動社會的力量,帶來互動並融合人類與其所身處的環境,也堅持通過合作及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可以藉此推動自身的成長及經驗累積,同時也是使用者所期待我們可以做到的,其認為設計是個激勵人心的創作領域,可以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現在,設計不只是創作美麗型態的物品,而是代表了建構的意義,以及記錄現今人們生活經驗軌跡的新形態。
個人網站:
https://alp-mobiliario.com/
https://www.instagram.com/boduestudio/
Yuko Nishikawa (JP)
Yuko Nishikawa在日本東京南邊的沿海小鎮長大,現於紐約布魯克林工作及生活。2002年在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IT)取得室內設計學士學位,之後,2008年參與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修復計畫,為建築外觀記錄建檔;並協助紐約頂尖的藝術家工作室完成接待與居家相關的室內設計項目,例如Clodagh、Bilhuber Inc.和Alexandra Champalimaud等。
她用多彩又富有質感的生動形狀,打造夢幻空間。並以親身探索的手法,運用各式各樣的媒材,包括黏土、金屬絲、布料以及多種回收素材例如再生紙和廢鏡片,表現於繪畫、照明設計、吊掛飾品與雕塑等作品上。其作品反映了自身在建築、修復、室內及家具設計、手工藝和工程上日積月累的經驗。
個人網站:
https://www.yukonishikawa.com
Julian Leigh May (AU)
Julian Leigh May是一位來自納爾姆/墨爾本的實驗設計師,對於不同的藝術種類與媒材涉獵廣泛。其創作跨越藝術與設計的界線,也橫跨家具、燈飾及物件設計。他們的藝術實踐核心源自創作興趣,藉由新的詮釋、材質的實驗與型態,來重新定義日常物件。Julian也是雙人創意組合「混種物體」(misc objet)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一位致力為新銳藝術家提供完善環境與平等機會的策展人。
個人網站:
https://julianleighmay.com
Adèle Vivet (FR)
Adèle Vivet在法國巴黎居住和工作。她同時身為一個藝術家兼設計師,專注於探討記憶帶給自身的啟發,並將其於孩提時期的記憶與過去的經歷做連結,進而在創作表現上強化歷史與社會資源的連接。她透過繪畫、設計及工藝去闡述、創造個人和集體的空間。其創作的圖形及具功能性的作品,總是準確且從當代景觀切入。她深信美的重要性,並為此權利創作及發聲。
個人網站:
http://adelevivet.com
Marie Schumann (DE)
Marie Schumann於1991年出生於德國奧芬巴赫,目前在瑞士蘇黎世生活與工作。她的藝術作品遊走於(軟性的)空間介入、創作過程的實驗,以及社會紋理多層暗喻的研究之間。她身處在多種網絡之間,利用它們探索創作材料的社會、人性,以及技術特質,並將這些特質交織創造新穎且矛盾的效果,亦即另一種常常能改變感知形式的「現實」。從創作技巧的角度來看,她著重含有文化意義的編織技術,強調作為今日電腦科技基礎的二元系統。她融合了手做藝術介入與閉合迴路,並經由過程中的「嘗試與錯誤」改變多位表演者的關係,使其傾聽彼此。正如吉爾.德勒茲和菲利克斯.伽塔利在《千高原》中所述:「不管何時我們與物質相遇,該物質皆在移動、流動、變化。我們只能聽命物質的流轉。」
個人網站:
https://marieschumann.de
Yasue Maetake (JP)
雕塑設計師Yasue Maetake出生於東京,活躍於紐約,今年度榮獲美國紐約州藝術委員會獎(New York State Council on the Arts Award),駁二藝術家進駐計畫特別邀請這位優秀的日本設計師參與2022台灣設計展之中的「設計x駐村」進駐計畫。
她擅長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礦物、動物骨骼與金屬等物質組合成的抽象形體,展現古老原型以及未來主義之融合。物質本身可被視為是「活性觸發物,而非靜態物件」的「物理存在」,她的作品展現了對於這個概念的興趣,而其創作靈感則取自於日本萬物有靈論和西方巴洛克風格,彷彿其作品皆永存於各種運動、過渡與轉變的狀態裡。
Yasue Maetake移居紐約前曾於日本與捷克學習玻璃藝術,並在紐約取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她的作品曾於美國與許多國際展覽中展出,包含荷蘭第十屆Sonsbeek國際當代藝術展、以及近期於義大利威尼斯本宗宮舉辦的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其受網路藝術平台Artsy評選為「二十位創新女性雕塑家之一」。
個人網站:
http://www.yasuemaetake.com/
駁二藝術家進駐計畫
官網 http://pair.khcc.gov.tw/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er2ai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ier2a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