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 11.30

解鎖!北號誌樓

歷史建築舊打狗驛[北號誌樓]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53巷對面) 展覽日期:1117/30-112/2/28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五,採預約參觀;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0:00-18:00(假日不接受團體預約,敬請見諒。) 展覽將於設計展期結束後持續展至 2023.2.28 (二)

全台唯一保留完整聯鎖裝置且可實際操作的號誌樓 
解鎖開放!


 

►展覽日期:111/7/30-112/2/28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
(10/25-10/28休館,進行機械維護)

*週二至週五,採預約參觀(請於一週前電洽舊打狗驛故事館 (07) 531-6209,或於舊打狗驛故事館粉絲專頁私訊留言。每場導覽為25分鐘。為維護導覽品質,人數為10至20人之團體。)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0:00-18:00(假日不接受團體預約,敬請見諒。)

 




常設展【解鎖!北號誌樓】
期間限定《Switch!北號誌樓轉轍秀》



北號誌樓8月至10月週末限定表演《Switch!北號誌樓轉轍秀》,將搭配早期台鐵調度貨車使用的DL-1043型貨車移動機實地展演北號誌樓解鎖、聯動、運轉的奧秘,想完整體驗鐵道文化,還有「電氣路牌杯墊DIY」的親子鐵道遊程(文博遶境系列活動)可參加。想知道火車轉彎的秘密嗎?千萬要把握機會來此觀賞限定火車秀!

有關「解鎖!北號誌樓」展覽訊息、《Switch!北號誌樓轉轍秀》及文博遶境相關遊程最新相關資訊,歡迎至2022 臺灣文博會X台灣設計展在高雄官網查詢,或上舊打狗驛故事館粉絲專頁查詢。



►歷史場域介紹 :

北號誌樓的核心號誌樓最核心、也最複雜的機能就是達成「號誌與號誌」、「號誌與道岔」、「道岔與道岔」之間的聯鎖。藉由聯鎖盤確保閘柄之間的運作協調一致,閘柄再以電器和機械的方式「遙控」遠方的道岔、號誌,以使這些裝置間也協調一致。在沒有無線電的年代,號誌樓員工亦可透過高聲電話,控制並監視整個高雄港站的車輛調度。 




►北號誌樓空間介紹 : 

  1. 一樓機房連接閘柄的導管向下穿過二樓地板抵達此空間,並在接近地面處轉折成水平,再由東側牆體基礎位置通向室外,連接至各轉轍器以控制場站內道岔。

  2. 一樓員工備勤室:一樓機房南側的員工休息室是後期因應需求,而於建築本體外增建,供值勤號誌樓員工稍事休息及準備下一班工作使用。

  3. 二樓行車控制室:二樓樓板、牆身及屋頂均為木造結構,室內敞空無隔間。轉轍器閘柄、號誌閘柄以及確保各閘柄間協調一致的聯鎖盤等設備配置於北側,與下方機房相連通。閘柄上方為進路顯示照明盤,可顯示場站內轉轍器開通狀態。南側為人員辦公空間,並置有與前鎮站相連之電氣路牌閉塞器、列車接近警報器及高聲電話總機等設備。

  4. 二樓陽台:二樓四周牆體為大面積連續之開窗,使用左右推拉式玻璃窗戶,具良好的視覺穿透性。東、南側各有一扇門連通戶外,人員可於簷廊觀察場站情況,並操作旗號指揮車輛運作。


【北號誌樓小檔案】


一、高雄駅信號所見證高雄港繁榮海陸聯運榮景

  1. 北號誌樓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高雄駅信號所,高雄1922年裏岸壁線啟用後,使得高雄駅構內的路線配置更複雜了,1923年遂於裏岸壁線、中岸壁線,和本線分歧╱聚集的「虎口」咽喉之處(即現今「北號誌樓」的位置)新設「信號所」,不只要解決進出裏岸壁線的問題,還有因應十年內已經多次變更構內線形配置。

  2. ​1923 年高雄構內新設「連動機」(即第一種機械聯鎖裝置)。配合新的信號連動機啟用,1922 年首度新增「信號手」兩人的編制,1923 年更增為五人,大致就是維持一個號誌樓三班制運作的基本人力。

二、全國最久的號誌樓  仍有可操作的聯動裝置

  1. 1955年臺灣鐵路引進了自動閉塞號誌 (ABS) 和中央行車控制(CTC) 的引進,大幅改變了台鐵沿線各車站1970年開始,陸續淘汰各地號誌樓。高雄港站南北號誌樓因為地處末端,未及跟隨流行升級,意外完整保存聯動裝置設施。

  2. 南號誌樓早先一步配合捷運橘線隧道,和西子灣站施工,2002年12月跟著機關庫的轉盤,和濱線、外線、外中線軌道一併被拆除。

  3. 北號誌樓,連同建築裡的閘柄和電氣機械聯鎖裝置,則因未及升級意外地被保留,並持續運作到 2008年11月18日,才配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及高雄市政府輕軌工程施工需要,跟著鼓山站、高雄港站、臨港線一起裁撤。高雄港站北號誌樓,可說是我國運作到最後的號誌樓,時間長達八十五年。

  4. 目前臺灣留存的號誌樓共4座(北號誌樓、基隆、 新營、 竹南車站),但除北號誌樓外,其餘3座之連動鐵管皆已截斷,高雄港站北號誌樓是目前全國唯一完整保存號誌樓建築及聯鎖裝置、聯動鐵管、轉轍器等設施的號誌樓。連鐵道文化發展保存先進的日本,都沒有完整保存的機械聯動搭配電器聯鎖的裝置設備,北號誌樓的機械設施更顯彌足珍貴。

三、來自英國系統的百年鐵道歷史見證

  1. 北號誌樓內所使用的機械閘柄與聯鎖裝置系出英國1875年問世的「沙古斯比.福瑪型聯鎖系統」,1860年代初期,鐵路並沒有號誌樓這種建築,因機械聯鎖裝置發明普及後,便附帶蓋一間號誌樓(signalbox)給機械閘柄和聯鎖裝置住而普及。此19世紀最新科技象徵的號誌樓並非由建築師設計,反而都是出自工程師的手筆。像這樣兩層樓,一樓磚造,二樓木造,有大面開窗,及傾斜坡屋頂的號誌樓形式,也一脈相承,原汁原味從英國移植到高雄港車站。

  2. 「沙古斯比.福瑪型聯鎖系統」為當時改變世界鐵路行車安全的最新機器,1876年更在美國費城舉行的建國百年紀念博覽會亮相,日本明治維新後,三村工場(日本第一家信號機製造商)為國產化需求赴英國學習鐵道信號系統並取得專利授權製作再運送來台安裝在北號誌樓使用。

  3. 機械或電氣式號誌樓起源於英國,距今已超過150年,隨著鐵道技術擴展而分布在全世界。世界現存號誌樓仍有許多,有仍在使用或未使用保存型態,如在英國邊遠鄉下、緬甸國鐵、泰國國鐵因更新設備經費或需求問題,部份尚在運作。此外如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印度國鐵卡西鐵道(Kalka-Shimla Railway),全線均採用機械聯鎖號誌樓,所以北號誌樓目前仍為原址保存,且保有機械連動設備,是非常罕見且幸運的存在。

四、2018高雄市政府登錄文化景觀保存高雄港站及周邊舊港區鐵道線群及建物群

  1. 位於高雄港舊港區的「高雄港站」、鐵道線群與建物群,是一處最能代表二十世紀高雄港/市發展的歷史場域,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此區域是近代港埠海陸聯運現代化作業的表徵,而且全台僅存,深具象徵性與稀有性,實質呈現交通、產業、運輸及哈瑪星街區的關係,富含時代性及社會意義。高雄市政府於2018年登錄全區為文化景觀予以保存。

  2. ​鐵道之於高雄,不只是交通運具與歷史軌跡,更是與時代共融的生活場域。北號誌樓雖為臺鐵資產,文化局為修復及活化歷史建築,向臺鐵借用修復。工程2020年4月20日開工,施工期間不幸遭火噬,導致二樓屋架、桁木、門窗及控制盤毀損,所幸轉轍器閘柄燻黑、但機能尚能運作,無其餘文物損壞及人員傷亡。經過檢討及變更設計,於2021年12月修復完工,同步規劃北號誌樓空間展示,以機械式閘柄為核心進行展覽規劃。2022舊打狗驛北號誌樓重啟典禮,再現鐵道經典設計魅力。

     

更多展覽 返回前頁

策展團隊